把試劑包扔進背包,水質檢測就能從實驗室搬到小區(qū)門口——這就是飲用水消毒檢測試劑包在城市供水管網的日常。它能讓游離氯、總氯、二氧化氯等關鍵消毒指標在10分鐘內現出原形,成為守護龍頭水安全的“快檢哨兵”。 一、為什么是“試劑包”?
城市管網長達數千公里,水在管道里“旅行”時間從幾小時到三天不等。氯會隨停留時間衰減,若末端低于0.05 mg/L,病原微生物就可能“復活”。傳統(tǒng)實驗室法需采樣→冷藏→轉運→分光光度計,耗時長;試劑包則把顯色劑、緩沖鹽、比色管一次性配好,現場數步即可完成加水樣→搖勻→顯色1分鐘→比色→讀數,誤差≤±5%,全都符合GB/T標準要求。
二、現場操作流程
1.先用待測水潤洗比色管,避免交叉污染;
2.加樣至50 mL刻度,撕開DPD粉包倒入,立即蓋塞顛倒3次;
3.與標準色階橫向比色,光線背光,避免陽光直射導致褪色;
4.若結果>2 mg/L,改用高量程稀釋包,稀釋10倍后再測,防止顯色飽和。
三、質量控制“雙保險”
每批試劑包附帶空白樣和質控樣,現場先行檢測,偏差>±10%即更換批次;同時輸入色度值,自動生成時間-地理坐標的水質云圖,供水調度中心可實時看到“紅色低氯區(qū)”,及時遠程補氯。
四、小貼士
1.冬季水溫<10℃時,顯色慢,可把比色管放口袋“體溫加熱”至20℃再讀;
2.高鐵錳地下水區(qū),先加1滴EDTA掩蔽,防止干擾顯色;
3.試劑包避光干燥保存,保質期18個月,過期顯色偏藍,讀數偏高。
從水廠到樓道,消毒檢測不再局限于實驗室。有了這套“口袋里的化學家”,城市供水管網每公里都能開口說話,讓最后一滴水的安全看得見、摸得著、測得準。